close

我嘗試就上冊做個簡單的摘要及心得分享,由於我知識及經驗所限,且下冊尚未

讀畢,若有謬誤請不吝回應指正,謝謝!


本書作者歐文‧亞隆以心理治療者的角度出發,闡述死亡的概念對我們人格、心

理病理的影響,以及對死亡的覺察在心理治療上可以發揮的作用。


其一,死亡的概念對我們的生命發展有何影響?作者引述了兒童對死亡概念的了

解之文獻,結合他與其他治療大師臨床上觀察到人們對死亡隱而不顯的恐懼,他

主張對死亡的恐懼,是一種原始的,超乎語言與理性的恐懼。這種與生俱來的恐

懼很可能是精神官能症背後的動力來源,並將因為發展過程中的適應不良或生命

中的重大事故而產生明顯的精神病理表現。他提出一個二元的防衛模型,主張我

們對死亡的防衛可能在"相信一個終極的保護者"或"相信自身的獨特性"的連續軸

上變化,並以此分析臨床案例在防衛上的偏向,及由此偏向所造成的社會-人際

不良適應及精神病理。


其二,作者指出了在精神及心理方面的研究及理論對這個面向的明顯忽略。一方

面由於精神分析發展的歷史因素(他在此特別檢討了佛洛伊德一番),乃至研究方

法上的難以量化及方法論上的問題(幾乎是心理分析研究的共有特色),另一方面

可能由於對死亡的恐懼幾乎是一種普世現象,不論是一般人或是心理學家、精神

科醫師皆無法躲避,導致了治療者與被治療者對死亡覺察及其意義的共謀的忽略。


其三,作者以其臨床上的經驗,包括引入了癌症病人的團體治療以及其他臨終病

人的經驗,他主張喚起對死亡的覺察可以更好的讓我們活在當下,更有行動能力

。對死亡的覺察讓我們確實了解生命的有限性,不去逃避在未來之中("我不能保

證下一刻還能活著,因此我得快點行動")。另一方面,由前述防衛模型的分析及

揭露,讓病人得以由此自覺產生問題的實質改善。


就我個人的讀後認知,本書以佛洛伊德的心理動力理論為前提,相信驅力的衝突

是精神病理的導因,相信理解能帶來療癒,並同樣以發展性的因素作為理論基石

,輔以臨床上的觀察,認為死亡及其他存在的命題(包括自由、孤獨、無意義等)

是人類心理動力的根本,是對佛洛伊德的學說(主要在趨力方面)加以修正的新佛

洛伊德學派的路線。


至於對我個人的影響,嗯...目前我是把它放在最近的書架上,希望能時時回顧,

讓自己保持現在這樣積極的生活態度。(笑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ainyday309 的頭像
    rainyday309

    Salute !

    rainyday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